近日,金融監管總局攜手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及商務部,共同發布了旨在深化新能源車險領域改革、強化監管并推動其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這一政策舉措,旨在應對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中遇到的一系列車險保障挑戰。
針對新能源汽車維修使用成本偏高的問題,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一系列解決措施。包括拓寬維修零部件的供應渠道,鼓勵新能源汽車企業和動力電池企業開放技術,提高動力電池維修的經濟性,并允許這些企業通過自營或授權網絡銷售關鍵的“三電系統”配件。同時,指導意見還強調加強新能源汽車維修企業的能力建設,建立標準化的維修和理賠流程,以降低車輛全生命周期的使用成本。
在車險定價機制方面,指導意見要求對新能源商業車險的自主定價系數浮動范圍進行合理優化,使車險價格更加貼近風險水平,提升保險公司的定價科學性。同時,鼓勵保險行業圍繞新能源汽車的保障需求,創新車險產品供給,如推出“基本+變動”的組合產品,以適應新能源網約車等特定運營場景的需求,并探索“車電分離”模式下的車險產品。
指導意見還著重強調了市場秩序的規范。要求財險公司合理設定業務考核指標,提升消費者權益保護和經營效益類指標的權重,自覺維護市場秩序。金融監管機構將加強對新能源車險“報行合一”的監管,打擊虛列費用、違規計提準備金等市場亂象,凈化市場環境。
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金融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指導意見出臺的背景。近年來,盡管新能源車險業務增長迅速,但由于新能源汽車出險率和維修成本較高,部分車型保險風險與價格不匹配,導致新能源車險經營持續虧損。為指導意見的制定提供了現實依據。指導意見通過一攬子政策舉措,旨在推進新能源車險供需兩側改革,系統解決上述問題,更好地服務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在降低新能源汽車維修使用成本的具體舉措上,指導意見提出不僅要豐富維修零配件的供應,還要引導消費者形成良好的用車習慣,以降低車輛故障率和事故發生率。同時,探索建立保險車型風險分級制度,優化新車型車險定價標準,推動新能源汽車數據的跨行業合規共享,提高車險定價的精準度和合理性。
為解決高賠付風險新能源汽車“投保難”的問題,指導意見提出建立高賠付風險分擔機制,并上線運行“車險好投保”平臺。這一平臺將為新能源車主在常規渠道投保遇到困難時提供便利的線上投保窗口,確保保險公司不得拒保,實現愿保盡保。
面對智能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指導意見也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包括統籌行業開展系統性研究,探索智能駕駛技術對車輛行駛風險的影響;推動產品和服務創新,以適應智能駕駛帶來的風險變化;以及強化數據的積累、共享和應用,提高車險服務的質量和效率。這些措施旨在確保車險行業能夠主動順應智能駕駛趨勢,及早謀劃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