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即將于12月30日正式實施《電動自行車管理規定》,該規定覆蓋了電動自行車從生產到充電的全方位管理流程。這一舉措旨在加強對電動自行車行業的監管,確保交通安全和秩序。
據相關數據統計,截至11月份,廣東省內已登記上牌的電動自行車數量高達2586萬輛。然而,這一龐大的電動自行車群體也帶來了不少交通問題。據廣東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副局長劉鋒透露,今年以來,全省涉及電動自行車的交通事故多達9400余起,導致1195人死亡。
面對電動自行車改裝、超速、違章等亂象,《廣州市電動自行車管理規定》做出了嚴格規定。其中,特別指出電動自行車在非機動車道內行駛時的最高時速不得超過15公里。這一規定引發了部分外賣員的擔憂,他們擔心限速會影響配送效率,導致訂單超時。
不過,廣州交警相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解釋,表示這一規定并非廣州首創,而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制定的。為了減輕對外賣等行業的影響,廣州計劃在明年上半年推出針對外賣等行業的專用號牌及相關管理規定。這些號牌將由相關企業申請,并嚴格限制為本企業員工使用。同時,交警部門還將與市場監管部門聯合,約談配送平臺,要求他們優化算法,放寬配送時間,切實履行法律責任和社會責任。
據悉,廣州市目前已有10家較大的配送平臺,這些平臺均已建立了日常溝通協調機制,以配合新規定的實施。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廣州旨在既保障交通安全,又兼顧外賣等行業的實際需求,實現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