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關英偉達旗艦車載AI芯片Thor的量產計劃推遲的消息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據36氪汽車報道,這款原計劃在2024年中量產的芯片,目前面臨大幅推遲的困境,預計最早要到明年中才能以入門版的形式上車。
這一推遲不僅讓英偉達面臨著丟失核心客戶的風險,更對國內多家車企的新車產品決策產生了影響。據悉,小鵬汽車正在考慮擱置采用Thor芯片的計劃,轉而加速搭載其自研的智能駕駛芯片“圖靈”。據知情人士透露,小鵬的圖靈芯片已經完成了流片,并正在進行穩定性和性能的測試驗證,全棧NGP功能也已經在該芯片上成功運行。
與此同時,蔚來汽車也做出了類似的決策。蔚來明年并沒有預訂英偉達的下一代芯片Thor,而是選擇搭載其自研的智駕芯片“神璣”以及英偉達的Orin和地平線的芯片。蔚來在今年7月宣布其自研的智駕芯片神璣NX9031已經正式流片,并將在新車上進行搭載。
對于上述信息,小鵬汽車和蔚來汽車均表示不予置評。然而,這一連串的決策調整無疑透露出車企在芯片供應方面的擔憂和應對策略。隨著智能駕駛技術的不斷發展,芯片已經成為車企布局未來市場的關鍵要素之一。因此,面對外部供應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選擇自研芯片,以確保技術的自主可控和供應鏈的穩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小鵬和蔚來之外,理想汽車也在自研智駕芯片方面取得了進展。據報道,理想正在預研“端到端”智能駕駛的下一代方案VLA(視覺語言動作模型),并計劃與其2026年量產的智駕芯片搭配使用。內部人士表示,這一方案與自研芯片的搭配將帶來更好的綜合效果,對Thor的依賴也可能會逐步降低。
此前,比亞迪、極氪等車企也曾宣布將采用Thor芯片。然而,隨著英偉達芯片推遲量產的消息傳出,這些車企是否也會調整其芯片采購策略,目前尚不得而知。但可以預見的是,在智能駕駛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車企對芯片的需求將會越來越迫切,而自研芯片將成為越來越多車企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