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城市公共交通領域迎來了一項重要法規的正式實施——《城市公共交通條例》。該條例不僅重申了我國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還為未來的城市交通發展指明了方向。
北京市作為首都,其公共交通系統的變革尤為引人注目。據北京市交通委介紹,北京地鐵網絡在短短十年間實現了飛躍式發展。從十年前的18條線路、總長度527公里,到如今已擴展至27條線路、總長度達到836公里,每日工作日的客流量更是驚人地達到了1100萬人次。地鐵,這座地下運行的“超大城市”,已成為北京市民出行的重要選擇。
為了進一步推動“站城融合”的理念,北京市正積極在地鐵站內推廣便民服務設施。包括試點“免洗快剪”、面包店、快餐車等多種業態,旨在提升車站與城市服務功能的無縫銜接。這些新設施的引入,不僅為乘客提供了更多便利,也豐富了地鐵站的多元化功能。
在促進“站城融合”的過程中,北京市已有多座地鐵站實現了與周邊建筑的直接銜接。據統計,目前已有71座地鐵站的113處通道與周邊建筑相通,極大地方便了乘客的進出。同時,北京市還鼓勵運營企業合理開發車站地下空間,利用有條件的站內用房進行商業開發。如今,地鐵站內已涌現出眾多便民服務設施,如便利店、文創店、獻血屋等,它們共同構成了地鐵站內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地鐵站內還配備了大量自助機具,如自動售賣機、潮玩機、取款機等,總數已達到2117臺。這些自助機具的引入,不僅滿足了乘客的多樣化需求,也提升了地鐵站的智能化水平。同時,便民餐車、鮮花柜、寄存柜、充電寶、智能鮮飲站等便民設施的加入,更是為地鐵站增添了無限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