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快網】4月3日消息,近期,“降價”無疑成為了國內汽車市場的主旋律。盡管部分車企選擇逆市提價,但更多廠商還是傾向于跟隨市場趨勢,對旗下車型進行降價,并推出多樣化的促銷活動。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汽車市場研究分會秘書長崔東樹,作為汽車行業資深專家,近日就車市價格戰的現狀及未來趨勢進行了深入解讀。
崔東樹觀察到,自小米SU7價格公布以來,消費者觀望情緒已得到顯著緩解。進入4月,部分車型的價格也開始進行調整,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出產銷兩旺的態勢。據統計,截至3月15日,2024年已有半數車型參與了降價,其中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等新能源車型成為降價的主力。
據智快網了解,崔東樹預測,今年上半年的車市價格戰將逐漸平息,而到了8月份,隨著新一輪新品的上市,價格戰可能再次打響。然而,他同時指出,未來價格戰的重要性將逐漸降低,市場將更多地轉向促銷模式。此外,隨著價格戰的升級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合資企業可能面臨退出市場的壓力。盡管自主造車新勢力和豪華品牌在新能源轉型方面表現出較強的適應能力,但仍有可能出現更多的半停產企業。
在談到車型降價空間時,崔東樹表示,目前中低端車型的價格已經基本觸底,而高端車型則仍有較大的降價空間,預計降幅將超過10%。他認為,車企應該全年持續進行降價和調價,以減少周期性的價格干擾,讓消費者難以捉摸購車時機。這樣做不僅有助于調節用戶的汽車消費周期,還能進一步刺激市場銷售。
崔東樹還指出,雖然汽車價格戰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市場造成干擾,但總體來看其利大于弊。車型降價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買門檻,有助于提升銷量并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同時,這也有利于市場化的優勝劣汰過程。然而,他也提醒說,價格戰可能會對車企的海外擴張計劃產生不利影響,并可能導致二手車市場的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