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攜手阿里云,在天文預測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全球首個太陽AI預測大模型“金烏”橫空出世。這款大模型基于阿里云通義千問系列開源模型構建,針對M5級太陽耀斑的預報準確率已突破91%,達到了同類預報中的頂尖水平。
太陽耀斑,作為太陽表面能量釋放的劇烈現象,會釋放出大量帶電高能粒子,這些粒子不僅影響地球的電磁環境,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大規模停電,對在軌衛星和空間站構成安全威脅。根據能量大小,太陽耀斑被劃分為A、B、C、M、X五個等級,其中M5級耀斑雖不及X級耀斑那般猛烈,但其對地球空間環境的影響依然顯著。
隨著太陽觀測數據的快速增長,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數據量的激增使得傳統人工處理方式顯得力不從心。AI技術的引入,為太陽活動預測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相較于傳統的機器學習模型,大模型在處理圖像等多模態數據方面更具優勢,能夠理解和推理復雜的物理關系,因此在太陽預測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金烏”太陽大模型正是基于阿里云Qwen-VL等模型,通過90多萬張太陽衛星圖像樣本的微調訓練而成。該模型通過輸入上一時段的太陽物理參數和觀測圖像,能夠預測未來24小時內太陽耀斑的爆發情況。“金烏”還能推測出下一時段的太陽物理參數,并生成相應的太陽模擬圖像,為科研人員提供了更為直觀、準確的預測結果。
國家天文臺懷柔觀測基地主任林佳本表示:“阿里通義大模型在多語言處理和圖像識別方面表現出色,非常契合太陽預測的需求。對于科研機構而言,利用已有的基礎模型進行科學模型的研發,相較于從頭開始訓練大模型,無疑是一種更高效、更具可行性的選擇。”
“金烏”太陽大模型的誕生,不僅標志著我國在太陽預測領域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更為未來的科學研究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中科院國家天文臺還基于阿里通義千問系列模型,打造了“星語”大模型、全球首個水能糧大模型“洛書”以及珊瑚礁多模態大模型“瑤華”,這些模型在各自的領域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
隨著“金烏”太陽大模型的不斷優化和完善,相信其在太陽磁場起源等難題的研究中也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我國的天文事業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