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軟公司在其公布的2025財年第二季度財報中,展現出營收與凈利潤的雙增長態勢,卻也在智能云業務上未能滿足市場預期,引發了一系列市場反應。
具體來看,微軟在該季度的營收達到了696億美元,每股收益為3.23美元,這兩項數據均超出了分析師的先前預測。然而,智能云業務的收入卻略低于華爾街的預期,這一消息導致微軟股價在財報公布后的首個交易日開盤即下跌6%,市值瞬間蒸發2000億美元。
在商業云部門,微軟的收入達到了400億美元,同比增長21%,但仍未觸及市場預期的411億美元。其中,智能云業務,特別是Azure平臺的收入,為255億美元,略低于華爾街預測的258億美元。盡管Azure的AI服務實現了13個百分點的增長,但云計算的毛利率卻因人工智能建設而下降至70%。
面對這一系列數據,微軟首席執行官薩蒂亞·納德拉表示,公司正在技術領域進行全面創新,以幫助客戶最大化人工智能的投資回報,并抓住未來的巨大機遇。他指出,微軟的人工智能業務年收入已超過130億美元,同比增長高達175%。
不過,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微軟對未來一季度的智能云收入預測為259億至262億美元之間,這一預測數據似乎并未給市場帶來足夠的信心,反而進一步加劇了股價的下跌。
與此同時,在華爾街正密切關注DeepSeek對人工智能行業和硅谷科技巨頭影響之際,微軟發布了這份盈利公告。DeepSeek宣布在耗電量更少的系統上訓練人工智能模型,且價格僅為微軟所支持的OpenAI、谷歌和meta等美國競爭對手生產的芯片的一小部分。這一消息讓投資者開始質疑硅谷的投資方向是否正確。
然而,薩蒂亞·納德拉試圖緩解市場的擔憂。他表示,微軟的數據中心具有可替代性,且公司的投資將有助于擴大長期業務規模。他強調,任何軟件周期的最大受益者都是客戶。
回顧微軟本季度的財務數據,每股收益和營收均實現了同比增長。去年同期,微軟的每股收益為2.93美元,營收為620億美元。盡管微軟是人工智能熱潮的主要受益者之一,但其股價在過去12個月中的表現卻落后于競爭對手。截至周一,微軟股價的漲幅僅為5%,而亞馬遜和谷歌的股價分別上漲了44%和26%。
微軟還在努力通過其Copilot+ PC系列推動PC銷售。該系列產品的理念是,AI PC能夠在本地運行AI應用程序,而非依賴云端。然而,到目前為止,這些應用程序尚未展現出足夠吸引人的升級場景。對于消費者而言,硬件更新,如性能和功率的提升,仍然是購買新PC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