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Wine團隊正式揭曉了其最新的里程碑版本——Wine 10.0穩定版。這一版本的問世,標志著Linux用戶在享受Windows應用體驗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得益于超過6000項更新,性能、兼容性和視覺感受均實現了顯著提升。
據官方日志所述,Wine 10.0全面擁抱ARM64EC架構,為開發者開辟了新的可能性。他們現在可以構建包含ARM64EC和ARM64代碼的混合模塊,雖然目前這一過程還依賴于實驗性的LLVM工具鏈,但即將發布的LLVM 20預計將極大簡化這一過程。新版本還引入了64位x86模擬功能,借助ARM64EC,使得Wine的內部進程得以原生運行,顯著降低了對資源密集型模擬的依賴。
在視覺體驗方面,Wine 10.0對高DPI縮放功能進行了重點優化。現在,它能夠自動調整那些不支持DPI感知的應用程序,確保在高分辨率顯示器上呈現出更加清晰的視覺效果。用戶還可以通過兼容性標志,靈活定制全局或特定應用程序的縮放行為,滿足個性化需求。
圖形堆棧的增強同樣是Wine 10.0的一大亮點。新版本支持在X11環境下的Vulkan子窗口渲染,提高了對Vulkan 1.4.303的兼容性,并對GdiPlus中的字體鏈接進行了優化,從而改善了應用程序的3D渲染效果。這些改進共同提升了整體圖形性能,為用戶帶來了更加流暢的視覺體驗。
為了方便用戶配置和管理設置,Wine 10.0新增了顯示配置工具。這一工具允許用戶輕松檢查和修改包括虛擬桌面分辨率在內的各項設置。對于Linux用戶而言,Wayland圖形驅動程序現已默認啟用,盡管X11仍然保持優先地位,除非用戶明確禁用。Wayland驅動程序不僅支持OpenGL,還改進了彈出窗口的放置功能,使其成為現代Linux桌面的理想之選。
Wine(Wine Is Not an Emulator的縮寫)實際上是一個兼容層,而非模擬器。它能夠在Linux、macOS和BSD等類Unix操作系統上運行Windows應用程序,其工作原理是將Windows API調用翻譯成POSIX調用,從而實現跨平臺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