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先進阿秒激光設施在廣東東莞破土動工,標志著我國在超快電子動力學研究領域邁出了關鍵一步。該項目規劃了10條束線和22個應用終端,旨在構建一個集阿秒時間分辨能力與高度時空相干性于一體的綜合性研究平臺。
據悉,該設施的建設周期為五年,目標是實現對電子運動的精準跟蹤、測量與操控,從而深入揭示物質狀態演變的奧秘。這一項目的實施,將極大推動我國物質科學前沿基礎研究的進步,有望取得重大科學突破。
阿秒,作為目前人類所能掌握的最短時間尺度,其長度僅為一百億億分之一秒。在這一極短的時間內,光的傳播距離僅相當于原子的大小,也即電子在原子內部穿行的距離。因此,阿秒激光設施被形象地比喻為一臺“超高速攝像機”,能夠捕捉電子運動的“瞬間影像”,記錄其運動軌跡以及由此決定的量子特性、磁性變化、化學反應和材料相變等現象。
阿秒激光技術的出現,使得科學家們能夠以前所未有的精度觀測電子的運動,這對于理解物質的基本結構和性質具有重要意義。在此之前,由于電子運動速度極快,科學家們很難直接觀測到其運動過程,而阿秒激光則打破了這一限制,為物質科學研究開辟了新的道路。
為了更直觀地理解阿秒的時間尺度,我們可以將其與日常生活中的現象進行對比。在1秒鐘的時間內,光可以穿越30萬千米,相當于繞地球赤道7圈半。而在阿秒的時間尺度下,光的傳播距離卻僅與原子的大小相當。這種極端的時間分辨率,使得阿秒激光設施成為探索物質微觀世界的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