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加州理工學院公布了一項令人驚訝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人類思維處理速度與感官數據收集速度之間的巨大鴻溝。據研究顯示,盡管人類的感官器官能以每秒10億比特的速度收集信息,但我們的思維處理速度卻僅有每秒10比特。
這項研究的論文名為《存在的難以承受之慢:我們為何以每秒10比特的速度生活?》,由加州理工學院教授馬庫斯·梅斯特和他的研究生鄭杰宇共同撰寫。論文深入探討了限制人類思維速度的神經基質,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旨在破解這一已量化的“瓶頸”。
研究團隊采用了一種基于信息論的方法來測量人類的思維速度,通過一系列實驗,包括閱讀、寫作、玩視頻游戲和解魔方等任務,得出了每秒10比特的主要結論。這一速度相較于感官數據收集速度而言,顯得極為緩慢。
梅斯特教授坦言,這一速度“非常低”。他解釋道:“每一刻,我們都從感官接收到的萬億比特信息中提取僅僅10比特,并用這10比特來感知世界和做出決策。這引發了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大腦是如何從如此龐大的信息中篩選出這10比特的?”研究團隊還發現,盡管人類的感官是高度并行的,但大多數人一次只能專注于一件事情,這同樣是一個未解之謎。
在論文中,鄭杰宇和梅斯特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認為人類的祖先可能選擇了一個節奏相對緩慢的生態位,使得生存成為可能。他們指出:“每秒10比特的速度可能只在最壞的情況下才需要,而大多數時候,我們環境的變化速度要慢得多?!边@一觀點為理解人類思維速度的局限性提供了新的視角。
這項研究還對腦機接口(BCI)等技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研究人員開始思考,神經接口是否也會受到每秒10比特有效速度的限制。這一發現不僅挑戰了我們對人類思維速度的傳統認知,也為未來的神經科學和腦機接口技術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梅斯特教授表示:“我們希望這項研究能夠激發更多人對人類思維速度的關注和研究。通過深入了解這一‘瓶頸’,我們或許能夠找到提高人類思維速度的方法,從而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p>
盡管目前人類思維速度的限制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但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相信,通過不斷的探索和研究,我們終將揭開這一謎團,為人類認知能力的提升開辟新的道路。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研究的深入,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人類將能夠突破思維速度的局限,實現更加高效和智能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