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項由香港大學工程學院攜手南方科技大學及北京大學共同研發的突破性技術——“邊緣暴露剝離法”,在科學界和工業界引起了轟動。這項技術能夠迅速且大量地生產出大尺寸的超薄、超柔韌鉆石(金剛石)薄膜,為材料科學領域帶來了全新的突破。
與傳統的制備技術相比,“邊緣暴露剝離法”展現出了驚人的效率。僅需短短10秒,該技術就能制造出兩英寸的鉆石晶圓,極大地提升了生產效率與規模化生產的能力。這一顯著的優勢,使得大規模生產高質量的金剛石薄膜成為可能。
尤為該技術不僅高效,而且與現有的半導體制造技術高度兼容。這意味著,它可以被廣泛應用于制造電子、光子、機械、聲學和量子器件等多種產品。金剛石膜的表面異常平坦,這對于高精度微納制造來說至關重要,為制造高精度器件提供了堅實的材料基礎。
金剛石膜的超強柔韌性也為下一代可穿戴電子和光子設備帶來了全新的想象空間。想象一下,未來的可穿戴設備可能因這種材料的引入,而變得更加輕便、耐用且功能強大。
香港大學副教授褚智勤表示,研究團隊對這項技術寄予厚望,期待它能推動高質量金剛石薄膜在多個領域的應用,并加速其商業化進程。他們正在積極與學術界和產業界展開合作,共同探索這一尖端技術的無限可能,以期早日迎來“金剛石時代”的全面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