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微短劇領域的活力與潛力再次得到了充分展現,一系列行業活動與賽事相繼涌現,為這一新興領域注入了新的生機。
在繼新腕兒第二屆短劇峰會圓滿落幕之后,另一項針對短劇行業的重量級賽事——“河馬杯”全國高校微短劇作品競賽也圓滿結束。這項賽事由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與中國好創意暨全國數字藝術設計大賽組委會聯合主辦,點眾科技承辦,主要面向全國高校大學生征集微短劇創作作品。
自9月22日啟動以來,“河馬杯”歷時三個月,吸引了來自全國800多所高校的近萬名學子參與,共提交了6000多部作品。南京傳媒學院、河北傳媒學院、四川傳媒學院等知名學府報名投稿量尤為突出,上海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等藝術院校更是成立了專項團隊,積極參與其中。
賽事期間,近60萬觀眾參與了網絡投票,總票數接近千萬。經過激烈角逐,最終有120部作品脫穎而出,這些作品的總播放量已突破2億大關。對于獲獎學生而言,除了榮譽加身,更有最高1萬元的獎金作為鼓勵。
在微短劇市場蓬勃發展的當下,大學生群體已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不少優秀作品的創作者在畢業后,成功進入了知名短劇公司,開啟了職業生涯的新篇章。為助力學生就業,大賽組委會與40余所高校建立了微短劇供方合作機制,通過校企聯合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創作培訓、就業實習及兼職等多元化合作機會。
“河馬杯”的舉辦,不僅激發了年輕人的創作熱情,更為微短劇行業帶來了新鮮血液和多元內容。賽事設置了原創微短劇和微短劇二創營銷視頻兩大參賽類別,分別考驗學生的劇本創作、拍攝能力以及創意改編能力。
在原創微短劇作品中,《童真理發店》以其獨特的敘事風格和深刻的主題內涵吸引了眾多關注。該劇以懷舊為基調,講述了一個關于愛與失去、勇敢與成長的故事,通過微恐、懸疑等元素的巧妙運用,最終呈現出一個充滿正能量的結局。另一部科幻題材作品《逆襲之我竟是超能仿生人》則憑借其宏大的世界觀和緊張的劇情設計,榮獲了本次大賽的一等獎。
在二創營銷視頻方面,參賽學生同樣展現出了非凡的創意水平。許多學生選擇了市場上已驗證的熱門短劇作為剪輯素材,通過新角度、新故事邏輯和新節奏進行二次創作,成功打造出一系列強翻轉、強情緒、強邏輯的二創視頻。其中,《替身為凰》和《戀夏的故事》兩部作品成為了眾多學生二創的首選素材,并有多部作品因此獲獎。
2024年,微短劇行業經歷了諸多變化,包括內容調整、政策引導和企業策略轉變等。在這一系列調整下,行業規模不斷擴大,為年輕人提供了更多機會。通過“河馬杯”這樣的賽事平臺,更多熱愛創作、善于表達的年輕人得以進入微短劇行業,通過實戰積累經驗,為未來職業生涯奠定堅實基礎。同時,這些新鮮血液的加入也為微短劇市場注入了更多活力和創新元素。
微短劇的制作成本相對較低,為年輕人提供了更多實踐機會。隨著微短劇市場的不斷發展和產業化進程的加速推進,這一領域將成為年輕人實現夢想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