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絡社交平臺小紅書遭遇了一場風波,話題#小紅書封號#迅速在微博上發酵,躍升至熱搜榜首,吸引了大量網友的關注與熱議。眾多用戶紛紛在網絡上發聲,稱自己的小紅書賬號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被封禁,而他們堅稱自己沒有違反平臺的任何規定。
網友們的抱怨聲此起彼伏,不少人曬出了自己的封號截圖,表達著對平臺的不滿與疑惑。一位網友無奈地表示:“我只是發了一篇游戲周報,就被平臺判定為引流并封號,真是讓人無法理解。”另一位用戶則訴苦道:“我每天都在小紅書上瀏覽內容,還在上面購物,沒想到參加官方活動竟然也會導致封號。”更有極端情況,有網友稱自己“完全不清楚為何被封,平臺說我批量發帖引流,但實際上我根本沒有發帖”。
此次封號事件引發了廣泛的討論,許多網友對小紅書的封號規則提出了質疑。根據網友提供的賬號違規詳情,封號的主要原因大致分為三類:一是批量發布低成本、同質化內容進行引流或牟利,如薅羊毛、導流等行為;二是發布不符合用戶心理預期、吸引眼球、騙取流量并誘導用戶互動的內容,如懸疑獵奇、互關互粉、雙擊有驚喜等;三是其他違反平臺規則的行為。
面對此次風波,小紅書官方尚未給出正式的回應和解釋。然而,網友們已經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觀點認為,平臺應該提供更為明確的違規提示和封號原因,以減少誤封的情況;也有觀點認為,為了維護良好的社區環境,平臺必須采取嚴格的封號措施,但在此之前,應該給予用戶更多的警告和申訴機會,確保用戶的權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