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關長城汽車內部裁員方式的爭議在網絡上引起廣泛關注。據一名自稱長城汽車前員工的網友爆料,該公司疑似通過非協商一致的崗位調整和薪資削減等手段,對上百名員工進行了所謂的“惡意裁員”。
據爆料內容,這名員工原本在技術類崗位工作,但人事部門以其近一年內三次績效考核結果為D為由,判定其不勝任當前崗位要求,隨后將其調整至倉管崗位。更令人驚訝的是,調整后的薪資僅為每月3000元,與之前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對于這一爆料,記者嘗試聯系長城汽車證券部進行求證。然而,截至發稿前,長城汽車方面尚未對記者的郵件作出回應。這一沉默態度無疑加劇了外界的猜測和疑慮。
在社交媒體上,不少網友對長城汽車的這種做法表示了不滿和譴責。他們認為,企業裁員本是正常的人力資源調整行為,但應當遵循法律法規,尊重員工的合法權益。通過非協商一致的調崗和降薪來迫使員工離職,不僅損害了員工的利益,也損害了企業的形象和聲譽。
還有網友指出,績效考核結果作為員工崗位調整和薪資變動的依據,應當具有公正性和客觀性。如果長城汽車真的以績效考核結果為D為由進行裁員,那么這種考核方式和標準是否科學、合理,也值得進一步探討和審視。
目前,該事件仍在持續發酵中,社會各界都在密切關注長城汽車的后續回應和處理措施。希望長城汽車能夠盡快對這一事件作出明確回應,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解決相關問題,以維護員工的合法權益和企業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