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工業公司近日陷入造假風波,據外媒報道,該公司已確認存在93起與認證、合同相關的不端行為。這一消息源自外部調查委員會發布的詳盡報告,揭示了松下工業在業務運作中的嚴重問題。
今年初,松下工業公司就曾坦承,在向第三方安全機構申請產品品質認證時,存在篡改測試數據的行為。為此,公司專門成立了外部委員會進行深入調查,如今調查結果終于浮出水面,證實了公司內部存在大規模的不當行為。
這一系列丑聞的曝光,無疑給日本制造業的聲譽帶來了沉重打擊。商業訴訟律師倉橋雄作指出,日本企業在面對難以達成的目標時,往往不惜違法違規,甚至逾越行業底線,這種現象在制造業中尤為突出。
日本監管部門在標準制定、監督檢查以及懲罰機制等方面存在的明顯不足,也在客觀上降低了企業造假的成本,從而助長了這種不良風氣。
分析人士認為,消費者對于日本制造業的信任正在迅速消磨。對于頻繁發生的造假事件,企業僅僅通過鞠躬道歉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拿出切實的改革措施來重塑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