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武漢市洪山禮堂南廣場,一場別開生面的“楚才”人形機器人展示活動于近日成功舉辦。活動現場,來自不同科研團隊的10款人形機器人紛紛亮相,吸引了眾多市民和科技愛好者的駐足觀看。
其中,“勞動者”系列機器人尤為引人注目。這款由華中科技大學陳學東院士團隊與武漢格藍若智能技術有限公司攜手研發的機器人,專為電站巡檢等運維場景設計。其不僅能夠穩健地走跑跳,甚至在摔倒后也能迅速自行爬起,展現出強大的運動能力和適應性。
而由華中科技大學丁漢院士團隊精心打造的“荊楚”機器人,則以仿生類人設計脫穎而出。其頭部配備有高靈敏度電子皮膚,使機器人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同時,“荊楚”在功能上也毫不遜色,能夠應對各種復雜環境和任務。
同樣來自丁漢院士團隊的“神農”機器人,也是一款備受矚目的佳作。這款機器人具備在各種地形環境下自主適應行走的能力,無論是在平坦的道路還是崎嶇的山路,都能輕松應對。其出色的地形適應性和穩定性,為未來的機器人應用開辟了新的可能。
武漢大學劉勝院士團隊開發的“天問”1號和2號機器人也亮相此次活動。這兩款機器人全身關節共有30個自由度,靈巧手則擁有7個自由度,使其在操作和執行任務時更加靈活、精準。這一設計不僅提升了機器人的實用性,也為其在工業生產、醫療保健等領域的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次“楚才”人形機器人展示活動,不僅展示了我國在機器人技術領域的最新成果,也預示著未來機器人將在更多領域發揮重要作用。這些具備多種功能的優秀人形機器人,有望為人類帶來更加便捷、高效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