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融時報披露了一項令人矚目的趨勢:美國正在經歷一場天然氣發電廠的建設熱潮,這一變化背后,是大型科技公司為應對人工智能革命所帶來的龐大電力需求,轉而投向化石燃料作為能源供應。這一現象引發了對于美國氣候目標能否順利實現的廣泛擔憂。
據能源領域的權威咨詢公司Enverus預測,至2030年,美國將新增多達80座天然氣發電廠,總裝機容量預計達到46吉瓦,這一數字與挪威全國的電力系統規模相當,且相比過去五年的新增容量,高出近20個百分點。這一預測無疑揭示了天然氣發電在美國能源結構中的重要地位正日益凸顯。
能源研究公司Wood Mackenzie與標普全球市場情報(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的報告也進一步證實了這一趨勢。兩家機構分別預測,未來五年內,美國的天然氣裝機容量將分別增長35%和66%,這一增速遠超過去五年的水平,預示著天然氣發電在美國能源領域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然而,這一快速發展的背后,卻隱藏著對氣候目標的潛在威脅。盡管天然氣相較于煤炭和石油等化石燃料,在排放上更為清潔,但其溫室氣體排放仍對全球變暖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專家指出,若美國繼續依賴天然氣這一化石燃料來滿足電力需求,將在實現碳減排目標上遭遇更大的挑戰。這一觀點引發了社會各界對于能源轉型與環境保護之間平衡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