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冬季的腳步悄然而至,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能力問題再度浮出水面,特別是在北方寒冷的地區,電動汽車的行駛距離普遍縮減至平時的大約七成,這一現象引發了公眾的廣泛關注。
針對這一問題,理想汽車深入剖析了背后的多重因素。首先,電池性能是影響續航能力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因素。在低溫條件下,鋰離子電池內部的化學反應速度放緩,導致電量輸出減少。電極材料的活性降低以及極化效應的增強,也進一步限制了電池的能量釋放,使得電池在寒冷天氣下的有效容量大幅下降。
然而,除了電池本身的因素外,輪胎狀態對續航的影響也不容忽視。隨著溫度的下降,橡膠輪胎會變得僵硬,彈性減弱,從而增加了滾動阻力。據研究顯示,這一變化可能會導致電動汽車的整體能耗上升約12%,進一步縮短了行駛距離。
電動馬達及其潤滑系統同樣受到低溫環境的影響。在低溫條件下,潤滑油的粘度增大,影響了電機運轉的機械效率,進而對續航能力產生負面影響。
還有一項容易被忽略的因素是空氣阻力。由于冷空氣的密度較高,車輛在行駛過程中遇到的風阻也會相應增加。特別是在氣溫降至-7°C左右時,相比常溫狀態,車輛需要多消耗約2%的能量來克服額外的風阻。
最后,乘客艙及電池的加熱需求也是冬季電動汽車耗電的一個重要方面。為了保證乘客的舒適性和保護電池等關鍵部件不受損害,電動汽車需要消耗大量電能來維持適宜的溫度,這無疑進一步加劇了續航能力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