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電動汽車的保費和電池更換成本問題引起了廣泛關注,然而,一項新的研究為電動汽車車主帶來了喜訊。研究結果顯示,電動汽車的實際使用壽命顯著超出預期,為眾多車主帶來了希望。
這項突破性的研究由斯坦福大學Precourt能源研究所與美國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共同組建的SLAC-斯坦福電池中心完成。科學家們對92款商用鋰離子電池進行了長達兩年多的充放電測試,模擬了真實駕駛狀況下的放電模式。他們發現,當放電模式接近實際駕駛情況時,電池的預期壽命能夠延長40%。
斯坦福大學多爾可持續發展學院的能源科學與工程副教授西蒙娜·奧諾里參與了此次研究。她指出,傳統的電池壽命測試方法存在缺陷,未能準確反映實際駕駛環境對電池壽命的影響。奧諾里表示,在真實駕駛中,頻繁的加速、剎車、充電以及停車等日常行為,實際上有助于延長電池的壽命。這與業內實驗室中普遍采用的恒定速率放電再充電的常規測試方法得出的結果大相徑庭。
過去,電池科學家和工程師在進行電池壽命測試時,通常采用恒定速率放電后再充電的測試方法。然而,這種方法無法真實反映電動汽車在實際行駛過程中的電池使用情況。因此,這項研究建議,未來應采用更接近真實駕駛環境的放電模式來進行電池壽命測試,以獲取更準確的結果。
這項研究對電動汽車產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不僅證明了電動汽車在未來幾年內可能無需更換電池或購買新車,還為車主提供了更多關于電池壽命的實用信息和指導。這一發現無疑將增強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信心,推動電動汽車市場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