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乘用車市場的價格戰態勢成為了業界關注的焦點。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在其最新發布的文章中,深入剖析了當前市場的降價趨勢。他指出,往年乘用車市場的促銷力度,通常在年末相較于上一年末會有約4個百分點的增長。然而,2024年的市場卻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新能源車的促銷峰值更是躍升至7個百分點,并逐漸固化成為一種常態化的降價現象。
據崔東樹在其公眾號上公布的數據,2024年前11個月的降價車型數量已經達到了195款,這一數字不僅遠超2023年全年的150款,也大幅超過了2022年的95款。這一趨勢清晰地揭示了市場降價規模的迅速擴大。
從具體車型來看,插電混動車型的降價力度尤為顯著,新車降價幅度達到了1.5萬元,降價比例高達8.5%。純電動車型同樣不甘示弱,新車降價幅度高達2萬元,降價比例達到了10%。增程混合動力車型和混合動力車型也分別降價1.58萬元和1.05萬元,降價比例分別為6.1%和4.3%。即便是常規燃油新車型,也平均降價了1.34萬元,降價幅度達到了7.3%。
崔東樹進一步分析指出,隨著國家報廢更新政策的推進以及促銷補貼力度的加大,市場逐漸回暖,對汽車市場的拉動作用日益明顯。這一變化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價格戰帶來的壓力,使得年末的汽車市場呈現出持續走強的良好態勢。
在插電混動、純電動、增程混動以及傳統燃油車型全面降價的背景下,消費者無疑迎來了一個購車的好時機。各大車企為了爭奪市場份額,紛紛加大了促銷力度,使得消費者能夠以更加實惠的價格購買到心儀的車型。
然而,這場價格戰也給車企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如何在保證利潤的同時,又能滿足消費者對性價比的期望,成為了車企們需要深思的問題。未來,隨著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和競爭的加劇,車企們或將需要探索更加多元化的競爭策略,以應對市場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