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法兩國在快時尚領域的貿易議題上引發了廣泛關注。據悉,法國計劃實施一項針對快時尚的法案,該法案提議對每件服裝征收最高達10歐元(約合10.83美元)的罰款,并全面禁止此類產品的廣告宣傳,旨在2030年前達成環保目標。
這一法案在法國國民議會已獲得通過,預計將于5月送交進一步審查。此舉引發了中方的擔憂,特別是考慮到中國電子商務巨頭如Shein和Temu可能會受到不成比例的影響,而國際知名品牌如Zara和H&M則不受該法案約束。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現代服務業研究中心的首席教授陳進指出,該法案實質上是打著環保旗號的貿易保護主義,意在打壓中國新興的快時尚企業。他強調,全球貿易競爭的格局已發生變化,中國產品在技術、質量和價格方面均取得了顯著優勢,因此貿易爭端日益增多。陳教授批評稱,法國單方面采取的保護措施嚴重違背了世貿組織所倡導的自由競爭和貿易原則。
近年來,Shein和Temu等平臺在法國市場迅速崛起,成為消費者熱捧的品牌。根據購物應用Joko的研究數據,Shein在2024年超越了長期領先的Vinted,成為法國購買量最大的品牌。同時,Temu的銷售額也實現了同比178%的驚人增長。這兩家公司目前在法國處理的包裹數量甚至超過了電商巨頭亞馬遜。
盡管法國行業組織對快時尚企業對本土企業構成的競爭壓力表示擔憂,但Shein等快時尚品牌強調其按需供應鏈模式有效減少了浪費。Shein指出,其未售出庫存保持在個位數低水平,而傳統零售商的庫存過剩率往往高達40%。波士頓咨詢集團的報告也支持了這一點,指出敏捷的供應鏈能幫助時尚公司平衡供需,降低庫存成本,提高資本效率,并通過降低產品價格惠及消費者。
面對法國的法案,陳進教授呼吁,如果中國公司受到不公平待遇,中方必須堅決反對,企業應積極捍衛自身權益并作出相應回應。他強調,法國立法者應維護多邊貿易規則,尊重世貿組織的權威,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陳教授進一步指出,中國致力于維護多邊體系,并希望在世貿組織框架內解決問題,但如果無法達成合理解決方案,中方不排除采取貿易反制措施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的反應可能會對法國的出口產生影響,特別是考慮到法國在中國市場的出口增長迅速。法國的奢侈品行業,包括LVMH和迪卡儂等品牌,在中國市場享有穩定的市場準入,并從中受益匪淺。自2021年以來,中國一直是法國化妝品的全球最大出口市場,法國也已成為中國在全球的重要貿易伙伴之一。
以迪卡儂為例,該品牌在中國的銷售額達億元人民幣,將中國市場視為其全球戰略的關鍵支柱。2023年,LVMH集團在亞洲(不包括日本)的收入為267億歐元,其中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占據主導地位。因此,專家警告稱,如果法國繼續對中國服裝業實施有針對性的制裁,可能會引發中方的反制措施,進而影響法國奢侈品牌和其他出口產品。
實際上,中方已在此類貿易爭端中展現出了迅速而有力的回應。去年,當歐盟提議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關稅時,中國迅速對歐盟白蘭地實施了反傾銷措施,要求進口商繳納超過銷售價值30%的保證金。這一舉措顯示了中方在貿易爭端中的決心和能力。
隨著中法兩國在快時尚領域的貿易爭端持續發酵,雙方如何平衡環保與貿易自由化的關系,以及如何在維護各自利益的同時避免全面的貿易沖突,將成為未來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