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近日宣布,將在2024至2025學年全面推行一項名為“AI大課”的教育改革計劃,旨在通過構建全新的人工智能課程體系,推動教育模式的革新。此次改革的核心在于推出116門AI-BEST序列課程,其中,秋季學期已經率先開設了61門課程。
在復旦大學的“AI大課”計劃中,《具身智能引論》作為一門面向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AI通識基礎課程,尤為引人注目。這門課程不僅吸引了大量來自不同專業背景的大一新生,還配備了6位主講教師和15位助教,專門為零基礎的學生提供全面的指導。類似于《具身智能引論》這樣的AI-B類通識基礎課程共有10門,覆蓋了文、社、理、工、醫等多個學科領域,惠及2764名學生。
復旦大學此次推出的“AI-BEST”課程體系包括四大模塊。首先是AI通識基礎課程(AI-B),這類課程側重于培養學生的AI數理基礎和編程能力,同時涵蓋應用工具訓練、場景開發和AI倫理教育。這些課程旨在構建全新的AI領域通識核心課程和通識專項課程,并確保課程能夠容納大量學生。
其次是AI專業核心課程(AI-E),這類課程聚焦于人工智能本學科的核心領域,從底層邏輯出發,系統傳授AI相關學科的基本性、共通性知識體系及核心技術。復旦大學計劃構建全校統一的AI專業培養體系和課程體系,為未來的AI專業和AI+教育體系奠定基礎。
接下來是AI學科進階課程(AI-S),這類課程基于文、社、理、工、醫及交叉學科,將AI技術與本學科核心知識相結合,開發出具有學科特色的AI類課程。同時,通過課程建設推動AI+學科的交叉融合,構建跨一級學科的進階課程。
最后是AI垂域應用課程(AI-T),這類課程圍繞社會經濟發展和產業的具體AI應用場景,將課程建設與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相結合。AI-T1課程注重實訓實戰實踐,瞄準市場需求,圍繞科學智能融合創新項目和產業問題開發課程、組織教學。而AI-T2課程則鼓勵有垂域研究和應用需求的院系和教師,圍繞AI賦能科學研究與技術研發的各類應用場景和具體問題開發課程。
復旦大學此次推出的“AI大課”計劃,不僅覆蓋了從基礎到進階、從理論到應用的全方位課程體系,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跨學科思維。通過構建全新的AI教育體系,復旦大學旨在培養更多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工智能領域人才。
在“AI大課”計劃的推動下,復旦大學的AI教育將迎來一次全面的升級和變革。未來,隨著這些課程的深入實施和不斷完善,相信將為復旦大學的AI教育和人才培養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復旦大學還將繼續加強與其他高校、企業和研究機構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與發展。通過搭建開放、合作、共享的平臺,復旦大學將努力為人工智能領域的未來發展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