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賽迪強勢發布 “2024 - 2026 年中國信創硬件產業發展建議報告”。這份報告基于對信創硬件產業鏈上下游的全方位調研,深度剖析了國產 CPU 的技術路線以及相關廠商的布局情況,并且為信創硬件產品的應用普及以及信創產業的高質量落地指明了方向。
近些年來,中國信創產業邁入了新一輪的發展周期,在建設領域進一步拓展。依據賽迪的數據,隨著信創從黨政領域向更多的民用領域落地,信創硬件的市場空間將會加速釋放,預計在 2026 年將達到 7889.5 億元。
與此同時,信創產業正迅速步入以需求為導向的市場驅動的 2.0 新階段。與初期階段相比,從 0 到 1,從 “不可用” 到 “可用” 的 “跑起來就行” 的需求不同,新的發展階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直接升級為從 “可用” 到 “好用”。
報告指出,國產 CPU 廠商若想在 2.0 新階段擴大市場份額,必須滿足三大基本要點。其一,技術具有可持續性,產品迭代能力強勁,能夠滿足不同下游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其二,生態完善,無需對軟件進行大量適配,降低用戶遷移風險,減少用戶遷移成本,為用戶提供更大的選擇空間以及更好的價值和體驗。其三,獲得市場認可,產品研發與市場緊密接軌,最大程度地滿足用戶行業發展需求。
目前,國內 CPU 路線呈現出 x86、ARM、MIPS、Alpha 等多條路線共同發展的局面。x86 架構以性能高、兼容性強、軟硬件生態豐富的特點占據了 PC 及服務器市場;ARM 架構以低功耗、高集成的特點占領了移動端市場。在全球服務器市場中,X86 的占比達到九成以上;在中國服務器市場,x86 架構服務器所占比例更高,達 96% 以上。若從自主安全性、持續迭代性、生態成熟度、系統抗風險能力、落地增長力、產品實力等維度綜合判斷,X86 路線的發展潛力更為顯著。
在此基礎上,報告對國內各路線廠商的發展情況進行了逐個調研分析。海光和兆芯采用 x86 架構,分別獲得了 x86 交叉專利授權和指令集期限授權。其中,海光掌握了完整的 x86 指令集代碼,并通過核心指令集擴充,建立了國產的 C86 指令體系,實現了先進安全的 CPU 微架構設計和系統設計。兩者都得益于 x86 生態優勢,市場認可度更高。
鯤鵬、飛騰采用 ARM 架構,二者基于授權可以對指令集架構進行改造研發,具有一定的發展空間。然而,受制于 ARMv9 授權問題,產品迭代受到限制,面臨的技術發展風險和生態兼容問題比較突出。
基于自研指令集架構的龍芯、申威,分別采用 LoongArch、SW - 64 自主架構路線。雖然它們面臨著生態應用匱乏的明顯短板,但其全棧自研,自主可控程度高,在特定的市場中擁有較強的競爭力。
基于當前信創硬件廠商的發展情況,報告特別提到,國產芯片的小眾路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制約,生態建設難度較大。未來若要突破發展壁壘,就必須加快促進國內芯片技術和生態體系的融合發展步伐。
在此過程中,信創硬件廠商應關注三大發展關鍵。一是要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強化產品的自主迭代能力。二是要聯合共建產業生態,與上下游企業深入合作,通過系統優化、垂直打穿實現持續的替代升級。三是要積極參與或主導行業標準制定,通過深入參與行業標準制定,強化企業在信創生態建設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