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廣播公司(BBC)披露了一項針對手游廣告中開箱機制(loot boxes)的深入調查結果,引發廣泛關注。據悉,該機制作為一種隨機的游戲內購買形式,在英國多款熱門手游中均有應用,但相關廣告在宣傳時卻未能明確告知玩家這一信息。
開箱機制,通常被描述為一種類似購買含有玩具的巧克力蛋的體驗,玩家可以通過游戲解鎖或付費購買來獲取其中的隨機物品。然而,批評者卻認為,這種機制實際上與賭博行為無異,不僅具有剝削性,還可能誘導玩家上癮。
英國廣告標準管理局(ASA)對此表示,將嚴格監管此類廣告,對于違反規定、未能明確披露開箱機制的存在的廣告,將予以禁止或撤下。然而,BBC的調查結果卻顯示,現狀并不樂觀。
在Google Play商店收入排名前45的熱門游戲中,BBC發現,有26款游戲在廣告中涉及了開箱機制。其中,正在投放廣告的游戲高達22款。但令人驚訝的是,僅有兩款游戲在廣告中明確標注了開箱機制的存在,其余游戲則選擇了沉默或模糊處理。
以《Monopoly GO》為例,這款游戲在Play商店的收入排名極高,據其IP擁有者孩之寶提供的數據,該游戲的下載量已超過5000萬次,累計收入更是高達30億美元(約合217.42億元人民幣)。然而,在其廣告中,卻并未提及任何關于隨機購買功能的信息,這無疑讓玩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可能陷入了潛在的消費陷阱。
BBC的這一調查結果,無疑為手游行業的廣告監管敲響了警鐘。如何在保障玩家權益的同時,又能讓游戲行業健康發展,成為了擺在相關部門和游戲開發者面前的一道難題。未來,隨著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強和玩家意識的逐漸提高,我們期待手游行業能夠迎來更加規范和透明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