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大學在青海冷湖天文觀測研究基地的一項重大科研進展引起了廣泛關注。該校的80厘米地基紅外天文望遠鏡已正式投入觀測,并成功發布了首批珍貴的觀測圖像。這一望遠鏡標志著我國在新一代地基紅外天文觀測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據該望遠鏡項目的技術負責人、中山大學的副教授馬斌介紹,這臺望遠鏡的主要科學任務是捕捉紅外波段的宇宙天體動態變化。當空間中的X射線、伽馬射線衛星以及地面上的光學巡天望遠鏡發現暫現源后,該望遠鏡能夠迅速響應,指向目標并進行深入的紅外波段觀測。
在首批觀測成果中,望遠鏡成功觀測到了超新星SN2024xal,并在持續監測過程中發現其光度出現了明顯的下降。科研團隊計劃獲取這顆超新星在近紅外波段的完整光變數據,這將為開展多波段測光數據分析提供寶貴資料,有助于進一步理解超新星的性質。
近紅外觀測在天文學研究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宇宙膨脹效應,遠離地球的天體會發生紅移現象,導致它們的光譜向紅色波段偏移。因此,近紅外觀測對于探索早期宇宙中類星體的形成和演化過程至關重要。中山大學80厘米望遠鏡的投入使用,無疑將極大推動這一領域的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