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學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中,大阪大學醫學系研究科西田幸二教授團隊成功利用人類誘導多能干細胞(iPS)轉化而來的角膜上皮細胞,為4名角膜緣干細胞缺乏癥(LSCD)患者進行了修復手術。這一創新方法不僅顯著改善了其中3名患者的視力,還避免了傳統移植手術中的免疫排斥風險。
該團隊的研究成果已于11月7日在《柳葉刀》雜志上發表。研究顯示,所有接受移植手術的患者均未出現腫瘤或排斥反應等安全問題,且角膜上皮干細胞衰竭階段有所改善,矯正視力提高,角膜混濁減輕。
這項手術的過程相當復雜且精細。研究人員首先從健康捐贈者身上采集血細胞,并通過重新編程技術將這些細胞轉化為胚胎樣狀態。隨后,這些胚胎樣細胞被進一步轉化為角膜上皮細胞,并最終移植到患者的角膜上。
研究自2019年4月開始,共招募了4名年齡介于39至72歲之間的LSCD患者。在手術過程中,醫生首先切除了患者角膜上的瘢痕組織層,然后在其上縫合了人源iPS角膜上皮細胞,并為患者佩戴了保護性隱形眼鏡。
術后長達1年的隨訪和安全監測顯示,接受移植的患者視力得到了顯著改善。其中,一名患者的矯正視力從0.03提高到0.3,另一名患者從0.01提高到0.15,還有一名患者更是從0.15躍升至0.7。
在移植手術兩年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現任何嚴重副作用。移植物未形成腫瘤,且移植細胞也未受到受體免疫系統的攻擊。這一成果不僅為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也為醫學界在治療LSCD方面開辟了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