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大學與阿貢國家實驗室的科研人員攜手,近期在光學存儲技術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傳統光盤存儲技術注入了新的活力。這項技術有望打破存儲密度的限制,實現數據的超高密度存儲。
在數字化浪潮中,CD和DVD等傳統存儲介質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然而,這項新研究或許能讓光盤存儲重新煥發光彩,并大幅提升其存儲容量。
傳統光盤存儲面臨的主要挑戰在于光的衍射極限,限制了存儲密度的提升。科研人員通過創新方法,巧妙地繞過了這一限制。
他們利用波長多路復用技術,將稀土發射體嵌入固體材料中。每個發射體使用不同的波長,從而在相同的存儲空間內實現了更多數據的存儲。
研究團隊首先對該技術的物理原理進行了深入建模和模擬,并設計了一種包含稀土原子的理論固體材料。這種材料能夠吸收并重新發射光子,而附近的量子缺陷則能捕獲并長期存儲這些光子。
盡管這項技術尚處于初步階段,仍面臨諸多挑戰,但科研人員對其前景充滿信心,認為這是邁向超高密度存儲的“巨大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