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互聯網行業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保持了業務的相對穩定,盡管面臨挑戰,但展現出一定的發展韌性。
據統計,全年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實現的互聯網業務收入達到18049億元,這一數據與上一年相比僅微降0.1%,顯示出行業收入的平穩態勢。然而,在利潤方面,這些企業實現的利潤總額為1508億元,同比下降了6.4%,反映出行業整體盈利能力的下滑。
盡管面臨壓力,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企業在研發經費上的投入卻穩步增加,全年共投入995.7億元,同比增長2.8%。這一增長趨勢表明,即便在行業利潤下滑的背景下,企業依然重視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為未來發展積蓄力量。
在具體業務領域方面,信息服務領域企業展現出了較強的增長動力。這些以新聞資訊、搜索、社交、游戲、音樂視頻等為主要業務的企業,其互聯網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5%,增速較上一年度提高了3個百分點。這一增長趨勢反映出,在數字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中,信息服務領域依然保持著強勁的市場需求和增長潛力。
相比之下,生活服務領域企業的收入增長則顯得較為乏力。盡管以本地生活、租車約車、旅游出行、金融服務、汽車、房屋住宅等為主要業務的平臺企業,其互聯網業務收入也實現了3.7%的同比增長,但這一增速相對較低,顯示出生活服務領域在面臨市場競爭和消費者需求變化時,需要更多的創新和突破。
從地區分布來看,我國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呈現出一定的區域差異。東部地區作為互聯網行業的重鎮,其完成的互聯網業務收入占全國總量的89.2%,但同比下降了0.5%。中部地區則表現出更大的下滑趨勢,業務收入同比下降了8.5%。然而,西部地區卻呈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業務收入同比增長了13.6%。東北地區則相對較弱,業務收入同比下降了10%。
在重點區域方面,京津冀地區和長三角地區依然是我國互聯網行業的重要集聚地。京津冀地區完成的互聯網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1%,占全國總量的35.2%。而長三角地區則同比下降了6.3%,但仍占全國總量的35.5%。這兩個地區的發展狀況,直接反映了我國互聯網行業在區域布局和市場競爭中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從全國范圍來看,近半數地區的互聯網業務收入實現了正增長。其中,云南和甘肅兩地的增速更是超過了80%,顯示出這些地區在互聯網行業發展上的強勁動力和巨大潛力。而互聯網業務累計收入排名前五的北京、上海、廣東、浙江和天津,共完成了14920億元的業務收入,盡管同比下降了0.6%,但仍占全國(扣除跨地區企業)互聯網業務收入的82.7%,顯示出這些地區在互聯網行業中的領先地位和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