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聚焦于全球科技巨頭蘋果公司的集體訴訟,在英國法庭正式拉開了帷幕,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此次訴訟是英國一系列針對大型科技公司反壟斷調查中的首次庭審,矛頭直指蘋果公司。
據多方消息透露,蘋果被指控在其App Store平臺上,對軟件下載收取了“不合理且過高”的費用。原告團體要求蘋果賠償高達15億英鎊的經濟損失,折合人民幣約為133億元。指控的核心在于,蘋果利用其市場支配地位,在App Store市場上收取高達30%的傭金,這被視為一種不公平的商業行為。
原告團體詳細闡述了其觀點,指出蘋果強制iPhone和iPad等設備的軟件開發商,只能通過其自有的應用商店分發應用程序,從而形成了市場壟斷。他們表示,這種壟斷行為迫使開發商承擔高昂的傭金,而這些費用最終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消費者在購買軟件或在應用內購買內容和服務時,不得不支付額外的費用。
然而,蘋果方面堅決否認了這些指控,認為它們“毫無根據”。蘋果表示,其收取的傭金水平在數字市場中是合理的,并且大多數應用程序都是免費提供給用戶的。蘋果還提到,根據針對小型企業的優惠政策,絕大多數開發者都能享受到15%的傭金折扣,這大大降低了他們的成本。
蘋果還可能提出,原告方對市場的定義過于狹窄,僅聚焦于iOS應用程序市場,而忽略了更廣泛的數字交易和設備市場。蘋果認為,在更廣闊的市場背景下,其并不具備主導地位,因此不構成壟斷。
這場訴訟的結果將對蘋果公司在英國及全球市場的地位產生深遠影響,同時也將為科技行業的反壟斷監管提供重要的參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