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華早報》專訪了吉利汽車行政總裁桂生悅,揭示了吉利在海外市場拓展智能電動汽車(EV)業務的獨特策略。據桂生悅透露,吉利將采取與當地合作伙伴攜手的方式,在亞洲和歐盟市場推行輕資產運營模式,這與許多中國車企在西方直接投資建廠的傳統路徑截然不同。
當前,比亞迪、哪吒等車企已在匈牙利、泰國等國家設立了生產基地,而吉利則選擇了一條更為靈活的道路。通過與當地企業的深度合作,吉利期望在亞洲和歐盟市場實現銷量的顯著增長。桂生悅強調,吉利的全球化戰略將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具體情況靈活調整,并對此充滿信心。
在談及歐盟對中國制造的純電動汽車征收的18.8%額外關稅時,桂生悅表示,吉利已經成功應對了這一挑戰,并且這些關稅并不會阻礙公司在歐洲市場份額的提升。他強調:“憑借我們的技術優勢,我們完全有能力應對歐盟的關稅壁壘。”
桂生悅還指出,降低成本的關鍵在于技術進步。考慮到吉利在海外市場面臨的生產技術和售后網絡方面的挑戰,他明確表示,公司目前沒有在歐盟地區建立工廠的計劃。相反,吉利采取了輕資產戰略,通過減少固定資產的投入,以更靈活的方式拓展國際市場。
隨著自動駕駛系統和數字化駕駛艙成為智能電動汽車的重要賣點,吉利相信其輕資產戰略將在海外市場展現出獨特的競爭力。這一戰略不僅有助于降低運營成本,還能使吉利更快地適應不同市場的需求變化。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吉利控股在2024年的前11個月中,累計銷量達到了約300.7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為131.8萬輛,國際銷量約為111.5萬輛。與2023年相比,吉利的總銷量和新能源汽車銷量均實現了顯著增長。這一成績不僅彰顯了吉利在國內市場的領先地位,也為其在全球市場的拓展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