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芯片制造商英飛凌正積極調整其生產策略,以滿足中國市場的獨特需求。據透露,英飛凌的首席執行官Jochen Hanebeck在最近的講話中明確表示,公司正計劃在中國增加商品級產品的本地化生產。
Hanebeck強調,中國客戶對關鍵零部件的本地化生產提出了迫切需求,這些部件往往難以找到替代品。為此,英飛凌決定優化其生產布局,將部分產品的制造過程轉移到中國的代工廠。幸運的是,英飛凌在中國已經建立了成熟的后端支持體系,這將有助于緩解中國客戶在供應鏈安全方面的擔憂。
值得注意的是,英飛凌與中國的聯系源遠流長。早在1996年,英飛凌就在中國無錫設立了生產基地,但當時的業務主要集中在后道封裝制造領域。盡管目前在中國尚未建立晶圓制造廠,但英飛凌顯然正在加速推進這一進程。
市場研究機構TechInsights的數據揭示了全球汽車芯片市場的強勁增長。2023年,該市場規模實現了16.5%的顯著增長。英飛凌作為全球領先的汽車MCU(微控制器)供應商,在這一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與2022年相比,英飛凌的汽車MCU銷售額激增了近44%,并占據了2023年全球市場份額的約29%。
英飛凌的產品廣泛應用于電動汽車、數據中心等設備的電力調節領域。其晶圓生產目前主要集中在德國、奧地利和馬來西亞。然而,隨著AI數據中心的能耗不斷攀升,高效功率半導體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英飛凌的AI相關業務也取得了顯著進展,在上一財年中,該業務的銷售額已經翻倍,達到了5億歐元。Hanebeck預計,這一數字將在未來兩年內突破10億歐元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