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宇宙中,一顆位于大麥哲倫星云中的紅色超巨星WOH G64,正緩緩步入其生命的最終篇章。這顆恒星的質量約為太陽的2000倍,距離地球約16萬光年之遙。近日,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甚大望遠鏡干涉儀(VLTI)成功捕捉到了這顆遙遠恒星的詳細圖像,揭示了其臨終前的壯麗景象。
WOH G64位于一個擁有約300億顆恒星的星云中,它的生命即將在一場輝煌的超新星爆炸中畫上句號。VLTI拍攝的圖像中,WOH G64以驚人的速度噴射出大量氣體和塵埃,這些物質在其周圍形成了一個繭狀結構,宛如宇宙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一個纖薄的橢圓光環在圖像中清晰可見,科學家們通過分析這些噴射物質的分布,得以深入了解恒星生命末期的動態及其內部構造。
此次觀測的成功,得益于智利安德烈斯貝洛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大仲圭一領導的研究團隊。大仲圭一表示:“這是我們首次成功捕捉到銀河系外一顆垂死恒星的放大圖像。我們發現了一個蛋形繭,恒星隱藏在其中,并被環狀結構包裹。這一發現為我們揭示了恒星臨終前的壯觀景象。”
研究團隊之所以選擇WOH G64作為研究目標,是因為它在恒星演化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WOH G64以驚人的速度釋放物質,為科學家們提供了研究恒星臨終階段的重要線索。由于其距離已被精確測定,研究團隊能夠更準確地計算其質量和釋放的能量,進一步加深對恒星演化的理解。
基爾大學天文臺主任雅各布?范?隆指出:“WOH G64是同類恒星中的極端代表,任何劇烈的變化都可能預示著它正加速走向爆炸的終點。這次觀測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科學數據,還讓我們對宇宙中的恒星演化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匈牙利Konkoly天文臺的天文學家拉斯洛?莫納爾也參與了此次研究。他表示:“早期的測量已經暗示了恒星周圍塵埃環的存在,但此次成像使我們首次能夠直接觀察到這些塵埃結構。通過建模,我們深入了解了其形狀和性質,這是理解這顆超巨星的重要一步。同時,我們還觀察到WOH G64亮度隨時間的變化,這本身就是一個令人著迷的現象。”
未來,研究團隊計劃使用更長波長的成像技術對WOH G64進行進一步研究,以揭示更多關于其內部結構和動態的信息。然而,在此之前,我們只能欣賞這顆宛如索倫之眼般的紅巨星所展現出的詭異而模糊的美。盡管目前的圖像分辨率有限,但它已經展示了人類觀測技術的非凡成就。我們的望遠鏡能夠捕捉到如此遙遠恒星的圖像,本身就是一項令人嘆為觀止的科學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