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了一組令人矚目的數據,揭示了2024年我國在科技創新領域的顯著成就。據統計,全年共授權發明專利數量高達104.5萬件,與上一年度相比,實現了13.5%的增長。
在這其中,國內發明專利的有效量更是達到了475.6萬件,同比增長了16.3%。更令人振奮的是,每萬人口所擁有的高價值發明專利數量已經達到了14件,這一數據不僅彰顯了我國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實力,還意味著我們已提前完成了國家“十四五”規劃中的預期目標。
數據還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國內的有效商標注冊量也實現了8.1%的增長。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發明專利的有效量同樣表現不俗,達到了134.9萬件,同比增長15.7%。這些數據的背后,是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和知識產權保護的持續加強。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其發明專利的有效量和產業化率也在逐年提升。據統計,目前國內擁有有效發明專利的企業數量已經達到了49.7萬家,較上年同期增加了6.9萬家。這些企業共持有有效發明專利350.6萬件,占國內有效發明專利總量的73.7%。更為可喜的是,2024年企業發明專利的產業化率已經達到了53.3%,連續五年保持穩步增長。
這些積極的變化不僅體現在數量的增長上,更在于質量的提升。在科技創新領域,我國正不斷涌現出新的趨勢和模式,為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這些成果不僅是對科技行業的巨大鼓舞和肯定,也是整個社會所期待的。它們標志著我國在科技成果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同時也為我們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