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谷歌前掌門人埃里克·施密特在一篇專欄文章中緊急呼吁,美國應加大對開源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發投入,以有效應對新興勢力DeepSeek所帶來的挑戰。
施密特強調,DeepSeek的迅猛崛起無疑成為了全球人工智能競賽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它有力地證明了即便資源有限,中國依然有能力與全球大型科技公司一較高下。
他指出,為了有效抗衡DeepSeek,美國必須采取積極措施,包括開發更多開源的人工智能模型,加大對諸如“星際之門”這類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并激勵業界領先的實驗室開放其訓練方法,以促進技術共享與進步。
與此同時,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鄭緯民也對DeepSeek的成功進行了深入剖析。他指出,DeepSeek之所以能夠迅速出圈,主要得益于其在技術、成本及應用方面的三大優勢。
具體來說,DeepSeek推出的DeepSeek-V3和DeepSeek-R1兩款模型,在性能上已能與OpenAI的4o和o1模型相媲美,但其成本卻僅為OpenAI模型的十分之一左右。這一顯著的成本優勢,無疑為DeepSeek在全球范圍內贏得了更多關注和認可。
更為關鍵的是,DeepSeek還慷慨地開源了這兩款模型的技術細節,這一舉措極大地降低了其他AI團隊進入先進模型開發領域的門檻。如今,越來越多的AI團隊得以基于DeepSeek的先進模型,開發出更多具有創新性和實用性的AI原生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