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奧迪公司宣布了一個重大決定,其位于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工廠將于2月28日正式停止Q8 e-tron車型的生產線運作,并隨后對整個工廠進行關閉。這一變動將導致大約3000名員工面臨失業的困境。消息一出,立即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爭議。
為了緩解這一決定對員工帶來的沖擊,奧迪公司與員工代表進行了長時間且艱難的談判。最終,雙方達成了一項名為“社會計劃”的協議,旨在為所有受影響的員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盡管奧迪并未詳細透露該計劃的具體內容,但公司承諾,除了已經公布的自愿離職獎金外,還將實施一系列額外的支持措施。這些措施涵蓋了針對60歲以上員工的特別關懷、專業的職業指導服務,以及為員工重新尋找就業機會的安置服務。
據奧迪方面透露,自愿離職獎金的發放將依據員工的工作年限進行計算,且這筆獎金是在法律規定的遣散費之外的額外補償。奧迪布魯塞爾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托馬斯·博古斯表示,他對最終能夠為員工達成一項公平的解決方案感到欣慰。他強調,盡管談判過程充滿了挑戰,但各方都始終專注于核心問題,將員工的利益放在首位。因此,員工最終獲得的總補償金額將是法律規定的兩倍以上。
與此同時,大眾汽車集團的員工也在密切關注著奧迪的這一動態。此前,大眾汽車集團已經宣布將在德國削減超過3.5萬個工作崗位,并減少約73.4萬輛的汽車產量,同時對部分組裝業務進行調整。這一系列舉措無疑給整個汽車行業帶來了巨大的震動。
值得注意的是,大眾汽車集團現在對允許中國車企利用其過剩產能持開放態度。奧迪的格諾特·多爾納指出,這一舉措可能會降低中國車企進入歐洲市場的門檻。大眾汽車集團的戴維·鮑爾斯也對媒體表示,公司對與任何合作伙伴就任何主題進行討論都持開放態度。這意味著未來中國電動汽車有可能會在德國大眾工廠進行生產,這無疑將為全球汽車產業的格局帶來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