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我國科學家成功實施了“太空養魚”項目,計劃在今年再次派遣“魚航員”——斑馬魚進入太空,執行一項關于太空環境對脊椎動物肌肉和骨骼發育影響的重要研究。
據悉,斑馬魚是一種體型小巧的熱帶淡水魚,其基因與人類基因有著高達70%以上的相似度,因此被視為生命科學、健康科學及環境科學研究中的關鍵模式生物,被譽為“水中的科研明星”。
太空中的微重力環境對人體產生諸多影響,包括心血管功能障礙、免疫力下降、骨質流失、肌肉萎縮以及內分泌紊亂等。這些影響的具體機制一直是空間生物學效應研究的核心課題。科學家希望通過研究太空中的斑馬魚,更深入地了解太空環境對基因、細胞及整體生命活動的綜合影響。
神舟十八號在2024年4月成功實施了軌道上的水生生態研究項目。該項目以斑馬魚和金魚藻為研究對象,成功地在太空中建立了穩定運作的空間自循環水生生態系統,實現了我國在太空培養脊椎動物的歷史性突破。這也是我國首次在太空軌道上構建出能夠自我循環的水生生態系統。
科學家通過這一生態系統,模擬了生物圈的物質循環過程,實現了水生生態系統的氣體平衡和長期穩定運行。這一生態系統在空間站上穩定運行了43天,創造了國際空間水生生態系統在軌運行時間最長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