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聯合其他三個相關部門,經過一系列嚴謹的推薦、評審及公示流程,正式發布了工業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的團體標準推薦清單(首批)。該清單共計納入了15項標準,覆蓋了多個關鍵行業領域,包括鋼鐵、鐵合金、乙烯、水泥、石灰、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巖(礦)棉、鉛錠、鋅錠、工業硅、陰極銅、鋰離子電池以及移動通信手持機等。
據悉,這份清單的主要目標是利用碳足跡管理推動企業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通過幫助企業全面了解生產各環節的能源資源消耗及碳排放情況,企業能夠精準定位自身的薄弱環節,進而有針對性地實施節能降碳改造,挖掘節能潛力,提升生產工藝和技術裝備的綠色低碳水平,實現產品碳足跡的持續降低。同時,構建碳足跡管理體系還將有助于增加低碳產品的市場供應,激發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生產和消費的相互促進機制。
為了更有效地推進這項工作,相關部門提出了以下具體舉措:首先,將加強清單標準的宣傳和實施工作,公眾可以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官方網站的節能與綜合利用司頁面上查閱到推薦的標準文本。同時,鼓勵各標準化研究機構和技術組織拓寬信息發布渠道,通過多樣化的途徑和方式,廣泛開展產品碳足跡標準的宣傳和培訓。
其次,將加快建立健全工業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的標準體系。重點聚焦于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新能源汽車以及電子電器等行業,參考國家統計局的相關分類要求,加速制定重點工業產品的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做到成熟一批、推進一批,不斷完善,并逐步擴大產品的覆蓋范圍。對于條件成熟的標準,將直接上升為行業標準。
最后,將豐富產品碳足跡的應用場景,積極推動相關標準在碳排放雙控、低碳技術推廣等領域的實際應用,提升各方的標準應用能力。同時,將推動將產品碳足跡要求融入貿易、財政、金融以及產業政策中,形成推動產品碳足跡應用的政策合力,進一步推動綠色低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