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創產業蓬勃發展的浪潮中,信創硬件占據著關鍵地位,是全產業鏈實現自主可控的基石。當下,我國信創硬件產品體系已初步成型,供給端企業踴躍發展,技術創新層出不窮;需求側的黨政及行業信創更是再度加速,尤其是隨著關鍵領域信創替代關鍵節點的日益臨近,相關招標與項目推進呈現出迅猛增長之勢。
值此關鍵時期,賽迪網于 2025 年 1 月9日正式發布了《2024 - 2026 年中國信創硬件產業發展建議報告》(以下簡稱 “報告”)。該報告秉持客觀性、可比性與綜合性等原則,對信創硬件產業的核心產品 ——CPU 的發展態勢展開了深入解讀,并基于供給與需求兩側的現狀剖析,歸納總結了信創行業前行過程中面臨的問題與風險。
報告指出,于供給側而言,在信創 CPU 領域,我國六大國產 CPU 企業在指令集授權模式、產品應用范疇及市場布局方面各具特色,優劣勢并存。其中,海光通過指令集完整交叉專利授權及自主研發,擁有了完整的 x86 指令集源碼,并構建起國產 C86 體系,其產品性能卓越,能夠實現自主迭代與持續發展,然而,相較于其他企業,海光進入市場的時間稍晚,市場拓展空間依然廣闊;鯤鵬則憑借 ARM v8.2 指令集版本授權,打造出豐富多樣且性能強勁的產品線,在移動端表現尤為突出,但在后續發展中,技術發展風險與生態兼容性挑戰不容忽視;龍芯憑借自主研發的 CPU 指令集,在安全可控方面占據優勢,但因其發展歷程較短,生態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產品應用目前主要集中于黨政領域,在服務器市場的商業拓展潛力亟待挖掘。
圖注:不同CPU架構體系生態完善度示意圖
(來源:2024-2026年中國信創硬件產業發展建議報告)
從需求側來看,信創產業正邁向以需求驅動為核心的 2.0 時代。在此階段,信創 CPU 需實現從 “可用” 邁向 “易用、好用” 的跨越。這就要求國產 CPU 廠商持續投入技術研發,不斷迭代升級,精準契合下游用戶的多樣化需求;全力完善生態系統,降低用戶遷移成本,為用戶提供更為多元的選擇;確保產品研發緊密貼合市場趨勢,全方位滿足用戶所在行業的發展訴求。值得關注的是,隨著信創 CPU 下游客戶群體逐步從大型企業 / 機構延伸至中小型企業 / 機構,且中小型企業 / 機構相較于大型企業更為關注信創 CPU 的替代成本。因此,未來信創 CPU 的發展方向將聚焦于降低采購成本與使用遷移成本,以提升產品性價比。
圖注:信創下游市場需求特點
(來源:2024-2026年中國信創硬件產業發展建議報告)
綜合供需兩端的發展現狀,報告明確指出,未來信創硬件產業生態建設將從分散走向整合統一。歸根結底,信創整體解決方案的核心在于構建以 CPU 和操作系統為核心的國產化生態體系,確保國產化信息技術體系在生產、使用、控制及安全等方面均具備系統性保障。因此,完備的生態建設是信創產業發展的關鍵所在,產品適配的軟硬件數量越多、經驗越豐富,其市場競爭力便越強。
此外,在信創生態建設初步完成后,助力客戶低成本、無縫地從非信創系統遷移至信創系統,將成為信創產品競爭的新焦點。信創企業需為客戶精心篩選適配的最佳組合方案,確保原有架構下運行的各類業務應用能夠平穩過渡至信創架構,并在新環境中穩定運行,同時提升信創驗收的效率與流暢度。
展望未來,隨著信創工作從黨政領域向八大行業全面拓展,用戶對信創產品的要求將愈發嚴苛,不僅要求生態適配高度契合、遷移成本低廉,更對產品性能提出了更高期望。國產廠商務必敏銳捕捉市場需求導向,全力補齊信創硬件短板、強化優勢領域,塑造更具綜合競爭力的信創產品體系,助力我國信創產業邁向新的發展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