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探月工程四期的關鍵一步——嫦娥七號任務,正緊鑼密鼓地籌備中,預計于2026年發射升空。此次任務的核心,是由一個復雜的主探測器和一顆至關重要的通信中繼衛星構成。
嫦娥七號的主探測器集成了軌道器、著陸器、月球車以及一個迷你的飛行探測器,形成了一個全面且高效的探測系統。據最新報道,這次任務還包含了一項特別的科普環節:科研人員計劃在月球上展示一面通過電磁場相互作用實現飄揚的旗幟,若成功,這將是月球表面首次飄動的旗幟。
這一創意源自長沙的小學生,他們將通過嫦娥七號探測器,把自己的夢想和想象帶到遙遠的月球南極。目前,科研團隊正在北京和安徽兩地聯合研發這一科普載荷。
除了這一獨特的科普任務,嫦娥七號還肩負著尋找月球南極水冰存在證據的重要使命。其著陸器將選定在月球南緯85°以上的南極-艾特肯盆地區域著陸,而飛躍器將首次在月球進行飛越探測,深入月球南極的陰影坑進行勘查。
嫦娥七號探測系統由著陸器、軌道器、巡視器(即月球車)、飛躍器和中繼衛星四器一星組成,它們將共同協作,為月球科研站的建設奠定基礎。巡視器將與軌道器、著陸器等科學探測儀器一同工作,并與后續的嫦娥八號組成月球南極科研站的基本架構。
飛躍器的任務尤為關鍵,它將前往那些月球表面難以直接觀測的區域,尋找可能存在的水或水冰。這一發現對于未來的月球探索和資源開發具有重大意義。
在整個任務中,嫦娥七號將獲取全月球、著陸區以及巡視區域的遙感數據和就位科學數據,這些數據將為月球科研站的建設提供寶貴的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