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近期在中國市場啟動了一項新年促銷活動,旨在通過為包括最新款iPhone在內的多款產品提供優惠價格來吸引消費者。然而,這一策略并未完全贏得消費者的心,不少顧客抱怨降價幅度不夠誘人,與第三方銷售平臺的價格相比仍有差距。
業內專家分析指出,蘋果此次降價行動或許預示著公司對新品價格管控策略的微調,為第三方平臺提供了更大的降價空間。這一變化背后,中國本土手機品牌間的激烈競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國外媒體也紛紛猜測,蘋果此舉是為了應對來自華為等中國手機品牌的強大市場挑戰。
實際上,華為等中國手機廠商早已采取了大幅度的降價措施,尤其是在高端機型上,降價幅度甚至達到了2000至3000元人民幣。根據IDC發布的數據,蘋果在2024年第二季度曾一度跌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銷量排行榜的前五名,雖然在第三季度有所回升,但銷量仍較去年同期下滑了0.3%。相比之下,華為的銷量在這一季度內激增了42%。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蘋果在中國市場的表現略顯被動。如果沒有國家補貼等政策的支持,新款iPhone 16可能會面臨更為嚴峻的銷售挑戰。消費者對于缺乏創新的產品逐漸失去興趣,蘋果需要推出更具吸引力的新品來維持市場份額。
與此同時,華為、小米、OPPO、榮耀和vivo等中國手機品牌在中國市場持續擴大影響力,不斷侵蝕著蘋果的市場份額。這些品牌憑借靈活的定價策略和不斷創新的產品功能,贏得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