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鋰電池行業的動態引起了廣泛關注。花旗分析師新近出爐的一份研究報告,為這一領域的前景描繪了新的輪廓。報告斷言,鋰電池的價格已觸及歷史低點,預示著在不久的將來,即2025年,價格或將出現溫和回升。
這一預測并非空穴來風,而是基于對行業現狀的深入分析與市場參與者的直接反饋。報告指出,隨著寧德時代等電池制造巨頭在2025年生產計劃上的積極部署,整個行業價值鏈的利用率預計將顯著躍升,為價格的可持續上漲提供有力支撐。
在2024高工鋰電年會上,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也表達了對行業未來的樂觀態度。他提到,經過一輪深度的行業洗牌后,業內對即將到來的2025年滿懷期待,認為這將是一個充滿機遇的新起點。
同樣,高工鋰電董事長張小飛也持有相似觀點。他預測,2025年第一季度將是電池價格的低谷,隨后從第二季度開始,電池主材價格將逐步回升。具體到電芯成本,張小飛認為,盡管短期內將維持在0.25-0.28元/Wh的區間內,但從長遠來看,電芯成本仍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
在需求持續增長的背景下,中國鋰電池企業正加速推進海外布局戰略。億緯鋰能、容百科技等公司已開始在海外建設生產基地,以滿足全球市場對鋰電池日益增長的需求。
然而,機遇與挑戰并存。鋰電池產業鏈正面臨著產能門檻提升、價格戰白熱化以及出口政策不確定等多重考驗。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只有建立起全球化、體系化的運營模式,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長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