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與國家管網集團攜手,近日成功推出了一款名為“管網”的大模型應用,標志著兩者在智能化合作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該大模型基于華為提供的強大算力基礎和技術架構,深度融合了管網行業的制度流程、數據、信息技術與大模型技術,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解決方案。
自11月29日正式上線以來,“管網”大模型已經迅速投入應用,首批部署了200P的集中智算算力,支持了超過20項實際應用場景。據統計,該大模型的使用次數已經突破了123萬次,并成功通過了國家相關部門的行業大模型和算法“雙備案”,成為油氣行業內首個獲得此殊榮的人工智能應用項目。
“管網”大模型的應用范圍廣泛,覆蓋了多個核心業務領域。在辦公場景中,通過“管網千問”、“制程慧答”等公共服務,全體員工能夠輕松獲取統一的業務認知,這些服務的回答準確率高達80%以上,顯著提升了工作效率。
在工程領域,大模型將“智慧問答”功能嵌入到協同設計平臺中,為參與管網工程的外部設計企業提供了便捷的設計與建設準則查詢服務,簡化了設計流程,提高了設計效率。
在生產方面,大模型能夠實時診斷壓縮機組的潛在故障,實現從計劃性維護到預知性維護的轉變。通過語音輸入和儀表讀數自動識別功能,一線員工的工作負擔減輕了約10%,進一步提升了生產效率。
在市場預測方面,大模型結合關鍵管段的管輸能力和上下載量數據,對周轉量和管輸費進行了多維度預測,為企業的市場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調控場景中,大模型通過“運氣先知”功能,對未來15天內的管道出氣及管存量進行準確預測。基于智能體技術,大量原本需要人工完成的作業被轉化為智能調控,實現了調控運行的優化和效率的提升。
在安全管理方面,大模型能夠識別管道本體的缺陷特征,推演安全風險擴散趨勢,并精準識別LNG槽車裝運過程中的多種危險行為,為企業的安全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