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春節檔電影盛宴中,市場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但博納影業及其主打的主旋律大片《蛟龍行動》卻未能如愿以償,遭遇了票房上的滑鐵盧。盡管如此,博納影業董事長、《蛟龍行動》的總制片人于冬依然堅持不撤檔,并積極呼吁各大影院增加排片,以支持中國重工業電影的發展。
回顧博納影業的過去,其在主旋律電影領域曾屢創佳績,《湄公河行動》、《長津湖》、《中國機長》等作品均收獲了不俗的口碑與票房。然而,業內人士指出,博納影業對主旋律項目的過度傾斜,或許已成為其進一步發展的潛在阻礙。隨著觀眾審美的多元化,部分觀眾開始對主旋律電影產生審美疲勞,而這些高投入的項目又占據了公司大量的資金,對現金流構成了不小的壓力。
于冬對《蛟龍行動》寄予了極高的期望,希望它能復制《紅海行動》的成功。但現實卻頗為殘酷,據燈塔專業版的AI預測票房數據顯示,《蛟龍行動》的總票房或僅能達到4.28億元。若按照行業慣例的約40%分賬比例計算,博納影業等出品方能從這部影片中獲得的分賬票房,將不足1.7億元,與預期相去甚遠。更為嚴峻的是,《蛟龍行動》的票房失利,很可能對博納影業今年的整體業績和現金流產生負面影響。
博納影業在后續的項目儲備中,仍不乏《克什米爾公主號》、《四渡》等主旋律電影。這一現狀引發了電影行業人士的擔憂,他們認為,《蛟龍行動》的市場反饋,或許預示著主旋律電影將成為博納影業未來發展的一個沉重包袱。面對市場的變化與觀眾的多元化需求,博納影業如何在保持主旋律電影特色的同時,尋求新的突破與轉型,將成為其未來發展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