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在稀土開采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研發出一種新型稀土電驅開采技術,并于近日公布了這一研究成果。這項技術的中試階段已順利完成,相關研究成果已在《自然-可持續》期刊上發表。
據悉,這項新技術不僅實現了稀土的高效開采,還顯著提升了開采過程的環保性。與傳統開采方法相比,新技術的稀土采收率超過了95%,浸取劑用量減少了80%,開采時間縮短了70%,能耗降低了60%,氨氮排放量更是減少了95%。這些數據充分展示了新技術在經濟和環境方面的巨大優勢。
為了解決風化殼型稀土礦綠色高效開采的難題,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經過不懈努力,于2023年提出了一種全新的電驅開采技術理念。該技術理念旨在實現稀土的綠色、高效、經濟和快速開采。經過初步的實驗驗證,研究團隊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果。
然而,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新技術仍面臨諸多挑戰。為了克服這些挑戰,研究團隊進行了深入的科學研究和核心技術攻關。他們針對常規金屬電極在土壤環境中易被腐蝕的問題,開發了一種新型塑料導電電極。這種電極不僅具有優異的導電性和耐電流沖擊能力,還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和柔韌性,能夠防止電化學腐蝕和減少水電解,從而提高開采效率。
經過60天的通電開采試驗,研究團隊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稀土的采收率達到了95%以上,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的氨氮排放量也顯著減少。這些結果表明,新技術在稀土開采過程中具有顯著的環境優勢。
研究團隊還對新技術進行了技術經濟分析。結果顯示,在不計入環境修復成本的情況下,新技術的成本與傳統開采技術相當。然而,傳統開采工藝在后期往往會產生較高的環境成本和生態修復費用,尤其是氨氮污染問題。相比之下,新技術展現出了潛在的經濟可行性和環境優勢。